我的文字和閱讀愛好都傾向於簡單白話,沒有華麗詞藻。閱讀鉅細靡遺的文字讓我感覺無聊透頂,大腦發暈。書寫具有水準的文字讓我感覺度日如年,大腦發暈。我深信我喜愛閱讀的文字是好文字,但我書寫的文字並不值得一讀。

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

[心得]湊佳苗《告白》



【書  名】告白
【作  者】湊佳苗
【出版單位】時報文化
【ISBN】9789571350813
【語  言】繁體中文
【出版日期】2009年

【作者簡介】
湊佳苗,1973年生於廣島縣,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系畢業。孩童時喜好幻想,讀中小學時就在學校圖書室裡嗜讀江戶川亂步和赤川次郎的作品。結婚後,白天當家庭主婦操持家務,利用早晚的空檔時間寫稿。2005年入選第二屆BS-i新人劇本獎佳作。2007年獲得第35屆Radio Drama大獎;同年,以短篇小說〈神職者〉獲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獎,出道作《告白》即以這個短篇當作開場,增寫六個篇章巧妙連結成這部暢銷日本的長篇小說,2008年出版後得到書店空前的熱烈反應,更在書店店員大力推薦讚賞下,成功製造讀者口碑,銷量至今破67萬冊,並獲得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,擊敗強勁對手東野圭吾與伊坂幸太郎。

【書籍簡介】
★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
★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
★週刊文春「2008年Mystery Best 10」第1名
★寶島社「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!」第4名
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,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!
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
作者利用《罪與罰》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,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、嫌疑犯學生、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,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,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,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、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、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、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、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,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。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,是「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」,《讀賣新聞》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,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。



網路書店的書籍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評論:「沒看過日本人這樣寫的,讓不同角色講同一件事,但說法不一樣。可以拍成舞台劇。」看到這句話時當下的反應是囧,芥川龍之介的《竹林中》早已用過多視角的敘述手法,而且也由黑澤明導演拍成了電影《羅生門》。

雖然同樣都是以各個角色的立場來敘述同一件事,但我覺得《竹林中》和《告白》最大的不同在於,前者每個人物都是站在「利己」的角度來描述事件,各自扭曲了真相來維護自己,眾說紛紜使事情更加撲朔迷離;後者也讓事件關係人各自「告白」,但以客觀的事實(也就是老師女兒的命案)而言,眾人的說法可以交集出一個真相,犯人的身分和犯案過程等等都有明確的答案,同時也藉由多視角的手法,讓讀者看到每個人物最赤裸裸的心理變化。

本書涉及的爭議性議題很多,諸如少年犯罪、少年法、受害人家屬對加害者的制裁、公眾對犯罪者的態度、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(怪獸家長)……等等,這些問題大概永遠也不會有個「正確解答」,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在在都顯示出「人性」:向學生復仇的老師,溺愛子女的家長,基於「自己的理由」殺人的學生,打著「正義」旗幟行霸凌之實的同班同學。無論是「神職者」、「慈愛者」、「求道者」還是「信奉者」,每個人的性格與所作所為都有黑暗醜陋的一面,也正是這些人性的面向造成了一連串的悲劇。關於這些類似的議題,最常被拿來放在一起比較的是黑武洋《肅清之門》,故事主軸同樣是老師對學生的制裁,但方法和結局不同,也沒有《告白》那樣的多視角敘述線。綜合說來,這兩本都是相當優秀的作品。

目前已知《告白》電影由松隆子飾演森口悠子老師,岡田將生飾演熱血白目菜鳥教師「維特」,木村佳乃飾演犯人學生的家長,已由傳影互動引進,預計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台上映。看完小說之後,更加期待電影啦!